ANASDA 太空報告 – 2025 年 6 月份重點回顧
定義我們的未來:
太空領域防禦、太空政治、月球探勘與歐盟太空法案
一、太空和平與軍事化辯論
本期報告開頭強調太空和平的重要性,並指出全球對太空軍事化的關注加劇。美國前總統川普推動「Golden Dome」防禦計畫,計畫部署太空攔截器以防空與飛彈威脅,預算高達1750億美元,引發中國與俄羅斯等國抨擊,認為此舉破壞全球戰略穩定。

俄羅斯也於2025年5月提交聯合國決議草案,強調太空資源應用應限於和平用途。報告進一步探討「雙重用途技術」(如軌道維修服務)是否可被用於軍事用途,突顯當前國際法對太空軍事行動的模糊地帶與挑戰。
二、發射市場多元化與地球軌道應用擴展
SpaceX 的 Starship 系列測試連續失敗,雖仍領先全球,但也暴露了美國太空能力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風險。歐洲與亞洲國家正積極發展本土發射能力,如德國的 Isar Aerospace、英國的 Pulsar Fusion 以及中國的 Landspace 都在進行新型可重複使用火箭測試。
地球軌道的應用快速多樣化,包括:
- 國防衛星網絡:如美國太空軍授予BAE公司開發導彈預警系統合約。
- 數據與運算:中國啟動在軌超級電腦計畫,預計部署2800顆AI衛星。
- 區塊鏈與影像處理:法義公司 Thales Alenia 與 3IPK 合作在國際太空站部署區塊鏈節點。
- 在軌製造:Space Forge 成功啟動第二次太空晶體製造任務。
- 商業太空站:ESA 分別與 Blue Origin(Orbital Reef)及 Vast(Haven-1)簽署合作備忘錄,佈局ISS退役後的商業替代空間。
三、月球探索與基礎建設佈局
日本的 iSpace 雖第二次登月嘗試失敗,但其任務具開創性,包括首次計劃中的商業月球樣本交易,並在盧森堡法下獲取太空資源採集執照。
其他月球發展動向包括:
- Sierra Space 獲NASA合約,研究 LIFE 模組在月面應用,探索氣密通道與儲存空間建構。
- 澳洲 Lunar One 計畫於2026年將植物與種子送上月球,實驗重力環境下的植物生長。
- 中國 發布使用模擬月壤3D列印建材的技術突破,為未來月面建築鋪路。
月球活動顯著升溫,預估2023至2025年將有7至8項商業任務,並有望實現人類重返月球。
四、NASA預算縮減與國際合作影響
川普政府提出削減NASA預算,包含結束SLS火箭計畫與取消Lunar Gateway,轉而仰賴商業系統。此舉引發歐洲太空總署(ESA)關切,因ESA為Artemis任務提供歐洲服務艙與登陸器,並與NASA合作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
若美國退縮,歐洲恐需另尋合作夥伴,如加拿大,或逐步建構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則加快推動國際合作,包括Tiangong太空站開放國際研究,及擴大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合作規模,釋出「555計畫」。
五、歐盟太空法草案與法律統合
歐盟近日發布《歐盟太空活動安全、韌性與永續法》草案,為一項具約束力的法律,將:
- 統一成員國規範:解決目前13套不同國家規則造成的複雜性。
- 強化永續與減少太空垃圾:設立技術標準、限制發光與無線電干擾,保護暗空與天文觀測。
- 資安與太空交通管理:要求業者制定資安風險控管與事故回報計畫,並採用「主動讓路」原則管理太空交通。
- 提供法律確定性:透過歐洲版「太空GDPR」,加強業者信心與保險投資安全。
- 資源治理待補強:目前法案未處理太空資源所有權與商業利用問題,留待COPUOS與未來立法處理。
英國現有的《太空產業法》與歐盟草案有部分對應,也可能成為歐盟合作對象之一,尤其在新任工黨政府上台後,有機會加深EU-UK太空合作。
總結
本報告揭示全球太空活動進入一個關鍵轉型期,涵蓋軍事防禦、商業化、多國合作、法制改革與資源開採等各面向。歐洲正積極強化法律基礎與技術自主性,美中美歐關係也進一步影響未來國際太空秩序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