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SDA 太空報告 – 2025 年 7 月份重點回顧

作者: Joseph Holden

以下為中文重點摘要,英文全文請見 https://www.anasda.de/monthly-reports

定義我們的未來:
太空垃圾、美中月球資源競爭,新太空時代

太空新時代:是競賽還是合作?揭開太空垃圾與月球資源爭奪戰的真相

太空,一個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的遙遠領域,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演變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競爭的最新戰場。從數不清的太空垃圾,到各國對月球資源的虎視眈眈,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太空時代」。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ANASDA 2025年7月報告中的幾個關鍵議題,一起看看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麼。

危機四伏的太空高速公路:太空垃圾問題有多嚴重?

你可能很難想像,地球軌道上漂浮著數以萬計的「高速子彈」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的數據,目前有超過54,000塊大於10公分的碎片,以及高達1.3億個介於1毫米到1公分之間的物體在軌道上運行 。這些人造垃圾從廢棄的火箭零件到失靈的衛星,無所不包 。

在低地球軌道(LEO),這些碎片移動速度可達每秒8公里(約28,800公里/小時) 。即使是一小片油漆,都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或太空站造成毀滅性衝擊 。

更令人擔憂的是,各國進行的反衛星(ASAT)試驗正在加劇這場危機 。例如,2021年俄羅斯在測試中摧毀了自己的衛星,產生了1500多塊碎片 。這類行為導致聯合國在2022年通過決議,呼籲各國停止此類試驗 。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國際社會正試圖透過法律和準則來約束各國行為。雖然《外層空間條約》(OST)沒有直接提到太空垃圾,但其中的「應當考慮」(due regard)原則至關重要 。這項原則要求各國在進行太空活動時,必須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並避免「有害污染」 。一些非約束性的「軟法」,例如《空間碎片減緩準則》,也為如何減少碎片提供了指導 。

月球競賽2.0:美中之間的「新冷戰」?

太空垃圾只是表面的問題,真正的核心是各國對月球資源的爭奪 。

最近,NASA代理局長肖恩·達菲(Sean Duffy)的一席話,將美中之間的月球競賽推向了風口浪尖 。他宣布,NASA將在2030年前在月球上部署核裂變反應爐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正與中國進行一場登月競賽…為了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我們需要能源」 。達菲甚至宣稱,美國要「首先到達並為美國佔領」那些富含水冰和陽光的區域 。

這番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因為根據各國都已批准的《外層空間條約》,任何國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佔領外層空間或天體 。

然而,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協議》(Artemis Accords)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該協議引入了「安全區」的概念,允許在特定區域設立緩衝,以防止活動對其他國家造成「有害干擾」 。

批評者指出,這項原則可能會被率先到達的國家用來排除其他國家,從而實現事實上的壟斷 。這場對月球主權和資源的爭論,正在日益白熱化 。

除了水冰,月球上的「氦-3」也是各國爭奪的焦點 。這種在地球上極其稀有的同位素,被視為未來核聚變反應爐的理想燃料 。美國公司正在積極探索氦-3的開採 ,而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歐陽自遠教授也曾估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解決世界約一萬年的能源危機 。

競賽與合作:太空領域的未來走向何方?

儘管太空競賽的氛圍日益濃厚,但合作的腳步並未停歇。

美國和俄羅斯在地球軌道上仍舊保持著合作 。兩國航天局已同意將國際空間站(ISS)的運營延長至2028年 。

同時,新的聯盟也在形成。歐洲正積極尋求太空自主權,希望透過《空間法案》等方式,在內部建立「單一市場」 。而在月球探索方面,美中分別主導著《阿爾忒彌斯協議》和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項目 。有趣的是,一些國家,例如塞內加爾,同時加入了這兩個項目,這證明了即使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仍有可能搭建起合作的橋樑 。

太空的未來,既是充滿機遇的藍海,也是充滿挑戰的未知領域。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制定合理的規則,確保太空這個屬於全人類的「公地」,不會被無限制的開發與佔領。

Shopping Cart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