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中文重點摘要,英文全文請見 https://www.anasda.de/monthly-reports
主題: 再入、資源與星座競爭

概述:
本報告回顧了 2025 年 4 月份快速變化的太空產業格局,該格局受到不斷變化的國際關係和日益增長的軌道及月球雄心的影響。關鍵主題包括太空法律框架的演變(特別是關於太空資源)、太空防禦領域的發展、商業太空公司的活動、以及持續進行的月球探索競賽和低地球軌道 (LEO) 衛星星座的快速擴張。
主要主題和重要觀點/事實:
1. 太空資源及其法律框架的演變:
- 背景與爭議: 隨著商業公司和國家對月球及其他天體的資源興趣日益濃厚,太空資源的使用和所有權成為一個高度爭議的問題。現有的國際法規提供了一些分歧和模糊性。
- 「太空資源利用是發展新的太空和月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更有效和可持續地利用當地資源。隨著月球任務頻率的增加,這也成為一個日益有爭議的法律問題。」
- 《外層空間條約》(OST) 1967:具有廣泛的締約國 (116 個,包括美、中、俄),是國際太空法的基礎性文件。
- 第二條明確禁止國家通過主張主權來侵佔外太空,並規定國家對私營公司的活動負責。
- 第一條規定外太空應自由探索和使用,所有區域都應自由進入。這可能暗示資源使用不構成侵佔,而是「使用」。
- 第一條和第九條引入了「公平」和「充分考慮」原則,暗示國家在使用資源時不應耗盡資源並應維持其他國家的進入權。
- OST 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冷戰期間在太空部署武器。
- 《月球協定》1979:試圖擴展 OST 的原則並澄清太空資源使用的模糊性。
- 適用於月球和太陽系內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
- 第四條指出「月球的使用應是全人類的共同福祉」,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
- 要求各國「建立一個國際體制…以管理自然資源的開發…」。
- 僅有 16 個締約國,未獲得廣泛接受,美國已聲明不同意將資源納入全球公域。
- 《阿提米斯協定》:由美國牽頭的一套非約束性原則,旨在規範外太空的負責任行為,已有 50 多個國家簽署。
- 不認為資源使用構成 OST 第二條下的侵佔,並尋求資源活動符合 OST。
- 中俄不是簽署國,且不太可能簽署。
- 要求在進行資源開採活動時使用「安全區」,這被認為可能構成對領土的侵佔並將其他國家排除在資源豐富區域之外。
-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 (COPUOS) 空間資源工作組:成立於 2022 年,任務是探討制定一套空間資源活動原則的益處。
- 已發布一套原則草案,包括初始建議原則和可能的附加條款。
- 草案原則反映了 OST 的基礎原則 (遵守國際法、進入自由、非侵佔、和平利用、避免有害污染、合作、國家責任),並增加了新的原則 (可持續性、額外安全和救援條款、資訊分享)。
- 可能的附加條款提出「…空間資源的提取 [和/或空間資源的利用] 本身不構成《外層空間條約》第二條下的國家侵佔」,這與《阿提米斯協定》一致。
- 然而,草案原則第六條提出「…資源活動應為全人類的利益和福祉而進行,並應是全人類的共同福祉」,這可能與美國和特朗普政府的觀點不符。
2. 商業太空公司的活動和市場發展:
- Rocket Lab: 在 Artemis 計劃中發揮關鍵作用,成功發射 CAPSTONE 立方星,Electron 火箭發射頻率高。營收強勁增長 (上個季度增長 121%)。
- SpinLaunch: 提供非傳統發射服務,利用離心機加速載具。與 Kongsberg NanoAvionics 簽署了 1.36 億美元的合約,開發一個由 250 顆衛星組成的 Meridian Space 星座,提供高速寬頻連接和 5G 非地面網路 (NTN)。
- Astra: 在經歷失敗和退市後重回市場。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 4400 萬美元的合約,開發用於點對點交付服務的 Rocket 4,目標是 2026 年發射並開發移動發射平台。
- iSpace (日本):準備進行第二次月球著陸嘗試 (計劃於 6 月 6 日),目的地是月球近側的 Mare Frigoris 區域。
- 任務將部署 Tenacious 月球車,在盧森堡 2017 年太空立法下進行首次資源利用許可下的土壤樣本採集。
- 已與 muSpace 和 Chuo University 簽署合作協議,並與 Redwire Space 簽署 MoU,探索 NASA CLPS 計劃下的月球任務及「其他客戶」的需求。
- 正在開發下一代 APEX 1.0 著陸器,為 Draper 公司建造。
- 被選為 JAXA Space Strategy Fund 的合作夥伴組織,將發射一顆衛星到月球軌道,尋找水資源。
- Mike Gold (Redwire 民用和國際太空總裁) 表示,Redwire 和 iSpace 的合作「創造了一個世界級的團隊,以支持人類在月球表面及更遠地方的未來行動」,並認為「新的客戶正在出現」,「這是關於建立一個新的經濟」。
- Naicker Scientific (英國): 在 UK Space Agency 的 Aqualunar Challenge 下獲得資助,探索月球水資源利用,其 SonoChem 系統可處理受污染的水。
- Magna Petra (美國): 月球探測初創公司,計劃在不早於 2026 年的任務中使用 NASA MSOLO 儀器尋找氦-3 等稀有同位素。
- Interlune (美國): 已宣布推出月球採集器,將提取和精煉月球表土以獲取氦-3,用於量子計算、醫學成像和聚變發電等陸地應用。計劃在 2027 年進行一次任務以測量氦-3 數量。
- Intuitive Machines: 在 CLPS 計劃下進行了月球著陸任務 (儘管是側翻著陸)。已宣布第四次任務,計劃於 2027 年發射,將搭載 NASA 有效載荷以及歐洲太空總署 (ESA) 領導的鑽探套件,尋找月球南極的水。
- Bridgestone 和 Honda: 汽車產業在太空領域的參與日益增加。Bridgestone 開發了金屬基月球輪胎解決方案,並與 Astrobotic 合作。Honda 和 Sierra Space 將合作在國際太空站 (ISS) 上測試水電解系統,用於驗證氫燃料電池技術。
3. 月球探索競賽與 CLPS 計劃:
- 商業公司在月球探索的早期階段仍然需要尋求國家和機構的資金支持。
- PwC 預測到 2040 年月球經濟價值約為 1400 億美元。DARPA 通過其 LunA-10 項目正在研究未來十年的互操作、可擴展和可盈利的月球經濟發展。
- 行業呼籲美國國會建立 CLPS 2.0,要求更高的任務頻率、擴大合約範圍和更多測試設施的支持。
- 儘管 CLPS 任務的技術成功有限 (僅 Firefly Aerospace 的 Blue Ghost-1 任務完全成功),但行業領袖強調購買多家公司的多個著陸器任務的益處。
- 中國在月球探索方面取得進展,預計到 2030 年將中國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將測試長征十號火箭。
- 美國 Artemis III 載人登月任務面臨延遲,預計不早於 2027 年年中發射,縮小了與中國的差距。
- 美國新政府在月球和火星探索方面的計劃存在不確定性,儘管 NASA 署長提名人 Jared Isaacman 表示這兩個項目可以同時進行。
- 參議員 Ted Cruz 擔心優先順序的極端轉變可能導致「紅色月球」,將主導地位讓給中國。
4. 太空防禦領域的擴展: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一些評論員稱為「第一次商業太空戰爭」,突顯了商業太空技術 (如 Starlink) 在衝突中的重要作用。
- 太空資產越來越多地成為網路攻擊的目標。
- 商業實體在防禦領域的角色日益擴大引發了關於其作用的質疑,包括俄羅斯將商業衛星視為合法目標的威脅,以及 Elon Musk 利用 Starlink 干預外交政策的指控。
- 德國軍方正在考慮開發自己的 Starlink 版本,計劃建立數百顆衛星星座,並計劃從蘇格蘭的 SaxaVord 太空港發射情報收集衛星,顯示歐洲在太空系統方面走向自主的戰略舉措。
- 台灣也通過其四年期國防評估 (QDR) 強調太空系統的戰略自主性,目標是在 2029 年發射自己的 LEO 通訊系統。
- 美國政府儘管考慮削減 NASA 科學預算,但仍致力於太空領域防禦。Millennium Space Systems 正在為美軍開發用於分散式作戰太空架構的「Foo Fighter」衛星。
- 特朗普總統重新提出了複雜的太空盾牌導彈防禦系統「黃金穹頂」(Golden Dome),類似於 1980 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多家公司已表示興趣。
- 《外層空間條約》明確禁止在軌道上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黃金穹頂計劃如果使用天基反導武器可能違反該條約。
- 雖然 Starlink 等衛星系統可能用於防禦目的,但也可能有人認為太空在軍事應用中的擴大作用違反了條約及其和平探索和使用太空的共同利益原則。
- 需要監測和平與防禦應用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被視為潛在「兩用」的技術,例如在軌服務 (OOS) 載具。
5. 可持續性與太空碎片問題:
- 英國通過可持續性展示其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力,推出了地球太空可持續性倡議 (ESSI),旨在為太空法規制定全球標準。
- ESSI 旨在匯集各方利益相關者,確保太空繼續支持當前和未來世代的環境、經濟和科學利益。
- 英國航天局通過許可證管理碎片緩解,並資助 Astroscale 和 ClearSpace 的碎片修復技術項目。
- 低地球軌道 (LEO) 由於巨型星座 (如 Starlink, Amazon Kuiper, 中國的國網和 G60 星座) 的競爭而日益擁堵。
- 巨型星座的擴張引發了對未來幾年預計數千次發射留下的太空碎片的擔憂,特別是壽命長達一百年以上的廢棄上面級。
- 俄羅斯 Cosmos 482 探測器的不受控再入地球事件突顯了太空碎片問題。
- 隨著發射次數的急劇增加 (2015 年 237 次,2024 年 2857 次),太空碎片問題持續惡化。
- 聯合國條約,特別是《責任公約》,規定國家對太空物體造成的損壞負責。
6. 國際合作與地緣政治影響:
- 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在推動歐洲等地區在太空領域實現更強的自主性。ESA 的 2040 年戰略目標包括歐洲的自主性和韌性。
- 歐洲官員認為,特朗普重返白宮以及與 Elon Musk 的密切關係對太空領域產生了顯著影響。
- 太空領域已經被多極化領導所特徵,中國作為全球領先的太空強國迅速崛起。
- 合作仍然是支持和增強和平利用、透明度和信任的關鍵基礎,這也體現在《外層空間條約》中。
- 儘管美國有《沃爾夫修正案》限制 NASA 與中國的合作,但中國已向包括兩所美國大學在內的多個組織出借嫦娥五號月球樣本。
- 中國也選擇了多個國家的載荷參與其 2028 年的嫦娥八號月球南極任務。
- 隨著商業實體越來越多地佔據太空,建立新的合作框架至關重要,例如不同利益相關者在商業太空站上的運營。
結論:
2025 年 4 月的太空產業呈現出一個動態且充滿挑戰的環境。太空資源的利用和法律框架的制定是核心問題,現有的國際法規面臨新興商業活動的壓力。太空防禦領域的擴展,特別是商業實體的參與以及大國之間日益增長的競爭,對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則構成了挑戰。與此同時,商業太空公司在發射服務、衛星星座和月球探索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儘管月球任務仍然高度依賴政府資金。低地球軌道的快速擁堵和由此產生的太空碎片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儘管存在地緣政治緊張,但維持國際合作對於太空活動的可持續和和平發展至關重要。未來幾個月,對 COPUOS 工作組提出的資源原則草案的討論以及美國政府在太空計劃上的決策將是重要的觀察點。